咨詢部:029-88854116 88221537 造價部:029-88600617 FAX: 029-88221537 E-mail: lishin_xa@yeah.net ADD: 西安市高新區高新路莊嚴巷旺座現代城G座 |
2013年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統計報告 二維碼
17
2013年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統計報告2014-08-12 我國自2008年4月開始實施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本文統計了截至2014年1月份的全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信息,供各行業相關人士參考。 1、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總體情況 截至2014年1月,全國已評出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16290萬m2,其中設計標識1342項,建筑面積為15014.17萬m2;運行標識104項,建筑面積1276.07萬m2(如圖1)。 圖1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階段 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一星級總計507項,建筑面積為7177.70萬m2;二星級總計625項,建筑面積為6644.87萬m2;三星級總計314項,建筑面積為2467.68萬m2(如圖2)。 (a) 按項目數統計 (b) 按面積統計 圖2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星級分布 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住宅建筑共計778項,建筑面積為11330.13萬m2;公共建筑655項,建筑面積為4796.8萬m2;工業建筑為13項,建筑面積為163.32萬m2 (如圖3)。 (a)按項目數統計 (b) 按面積統計 圖3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建筑類型 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嚴寒地區共計77項,建筑面積1045.13萬m2;寒冷地區445項,建筑面積5096.97萬m2;夏熱冬冷地區664項,建筑面積7141.41萬m2;夏熱冬暖地區250項,建筑面積2751.09萬m2;溫和地區10項,建筑面積255.65萬m2 (如圖4)。 (a)按項目數統計 ( b) 按面積統計 圖4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氣候區分布 1446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按地域分布,由于經濟發展水平,氣候條件等因素,江蘇、廣東、山東、上海、河北等省市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數量和項目面積較多(如圖5)。 圖5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地域分布 從項目數量和面積上來看,2008至2010年,綠色建筑標識項目數量和面積增長較緩慢,2011年至2013年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的項目數量和面積與前五年的總和相當(如圖6)。其中,一星級和二星級綠色建筑的發展規模遠高于三星級綠色建筑的發展規模。 圖6 逐年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情況 圖7 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數量與宏觀經濟關系圖 2、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宏觀經濟分析 通過分析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數量與宏觀經濟因素的相關性(如圖7),了解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與國民經濟的關系。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數量與當地GDP的關系最為密切,其線性相關程度高于其他幾個因素,其次為當地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之后為當地人均GDP,最后為當地人口。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數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是:當地GDP越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越高和人口越多,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數量越多。 3、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技術應用情況 根據以往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提供了詳細技術應用數據的項目進行統計(其中,住宅建筑171項,公共建筑139項),對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的技術應用情況進行分析,如圖8。可以看出住宅類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復層綠化、地下空間利用、節水器具、非傳統水源利用、預拌混凝土、水電燃氣分類分戶計量等技術的使用率較高;舊建筑利用、廢棄場地利用、余熱利用、可調節外遮陽使用率較低;公共建筑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復層綠化、能耗分項計量、節水器具、分項計量水表、預拌混凝土、空調末端可調、無障礙設施等技術的使用率較高,廢棄場地利用、舊建筑利用、蓄冷蓄熱、余熱利用、熱電冷聯供等技術使用率較低。 4、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 2008-2013年所評標識項目中800多個項目提供了增量成本與年節約運行費用信息,其中,在剔除明顯不合理的數據13項后,共統計841個項目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863個項目的年節約運行成本,以及782個項目的單位面積年節約運行成本。本報告對上述項目中不同星級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增量成本、年節約運行費用和單位面積年節約運行費用進行了分析(如圖9至圖11)。一星級住宅共統計161項,公建共統計158項,其增量成本均為27元/m2;二星級住宅共統計228項,公建共統計151項,增量成本分別為77元/m2和128元/m2;三星級住宅共統計50項,公建共統計91項,增量成本分別為141元/m2和309元/m2。 圖8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技術應用情況 圖9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增量成本情況 由上圖可看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均隨著星級的增高而增加,同時,一星級住宅與公建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相近,二星、三星級公共建筑的單位面積增量成本遠高于同星級住宅建筑。 圖10顯示了2010~2013年的綠色建筑單位面積增量成本。可以看到,發展趨勢基本一致:在2011年達到一個峰值,從2011年以后,一星級和二星級住宅建筑的增量成本變化不大,三星級住宅建筑呈明顯下降趨勢;3個星級的公共建筑增量成本每年下降的幅度都很大,其中,2013年三星級公共建筑的增量成本已接近2011年的一半。 圖10 綠色建筑逐年單位面積增量成本 圖11 綠色建筑技術增量成本情況 不同建筑類型,不同星級建筑的各類技術的增量成本差別很大(如圖11),影響增量成本的主要技術有室外鋪裝、圍護結構優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蓄冷蓄熱技術、節水與非傳統水源利用、室內環境控制、智能化系統等。 5、標識項目條文整體達標情況 本報告統計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為評審依據的標識項目,其中住宅建筑249項,公共建筑230項。一般項與優選項達標情況如圖12所示: 圖12 綠色建筑評價指標達標情況 從上述圖中可以看出,我國住宅類標識項目一般項中,室內環境、節地、節水、節材部分不達標項數較高;優選項中,節能、節地、節材、節水不達標項數較高,達標項數較高的為節地、節能部分。公建類標識項目一般項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不達標項數較高;優選項中,節能、節地、室內環境不達標項數較高,但達標項數較高的也為節能、室內環境、節地部分。 6、小結 本報告統計了自2008年我國實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來至2014年1月所公告的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的相關信息,并將相關內容通過圖表方式表現出來,以期為各地方、各行業綠色建筑工作者提供參考。 作者:宋凌 李宏軍 張川 單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 |